TensorFlow架构与设计:会话生命周期
TensorFlow的系统结构以C API为界,将整个系统分为「前端」和「后端」两个子系统:
前端系统:提供编程模型,负责构造计算图;
后端系统:提供运行时环境,负责执行计算图。
系统架构
前端系统主要扮演Client的角色,主要负责计算图的构造,并管理Session生命周期过程。
前端系统是一个支持多语言的编程环境,并提供统一的编程模型支撑用户构造计算图。Client通过Session,连接TensorFlow后端的「运行时」,启动计算图的执行过程。
后端系统是TensorFlow的运行时系统,主要负责计算图的执行过程,包括计算图的剪枝,设备分配,子图计算等过程。
本文首先以Session创建为例,揭示前端Python与后端C/C++系统实现的通道,阐述TensorFlow多语言编程的奥秘。随后,以Python前端,C API桥梁,C++后端为生命线,阐述Session的生命周期过程。
Swig: 幕后英雄
前端多语言编程环境与后端C/C++实现系统的通道归功于Swig的包装器。TensorFlow使用Bazel的构建工具,在编译之前启动Swig的代码生成过程,通过tf_session.i自动生成了两个适配(Wrapper)文件:
pywrap_tensorflow.py: 负责对接上层Python调用;
pywrap_tensorflow.cpp: 负责对接下层C实现。
此外,pywrap_tensorflow.py模块首次被加载时,自动地加载_pywrap_tensorflow.so的动态链接库。从而实现了pywrap_tensorflow.py到pywrap_tensorflow.cpp的函数调用关系。
在pywrap_tensorflow.cpp的实现中,静态注册了一个函数符号表。在运行时,按照Python的函数名称,匹配找到对应的C函数实现,最终转调到c_api.c的具体实现。
Swig代码生成器
编程接口:Python
当Client要启动计算图的执行过程时,先创建了一个Session实例,进而调用父类BaseSession的构造函数。
# tensorflow/python/client/session.py |
在BaseSession的构造函数中,将调用pywrap_tensorflow模块中的函数。其中,pywrap_tensorflow模块自动由Swig生成。
# tensorflow/python/client/session.py class BaseSession(SessionInterface): |
生成代码:Swig
pywrap_tensorflow.py |
在pywrap_tensorflow模块中,通过_pywrap_tensorflow将在_pywrap_tensorflow.so中调用对应的C++函数实现。
# tensorflow/bazel-bin/tensorflow/python/pywrap_tensorflow.py |
pywrap_tensorflow.cpp |
在pywrap_tensorflow.cpp的具体实现中,它静态注册了函数调用的符号表,实现Python的函数名称到C++实现函数的具体映射。
# tensorflow/bazel-bin/tensorflow/python/pywrap_tensorflow.cpp PyObject *_wrap_TF_NewDeprecatedSession( TF_DeprecatedSession* result = TF_NewDeprecatedSession(arg1, arg2); |
最终,自动生成的pywrap_tensorflow.cpp仅仅负责函数调用的转发,最终将调用底层C系统向上提供的API接口。
C API:桥梁
c_api.h是TensorFlow的后端执行系统面向前端开放的公共API接口之一,自此将进入TensorFlow后端系统的浩瀚天空。
// tensorflow/c/c_api.c |
后端系统:C++
NewSession将根据前端传递的Session.target,使用SessionFactory多态创建不同类型的Session(C++)对象。
Status NewSession(const SessionOptions& options, Session** out_session) { |
会话生命周期
下文以前端Python,桥梁C API,后端C++为生命线,理顺三者之间的调用关系,阐述Session的生命周期过程。
在Python前端,Session的生命周期主要体现在:
创建Session(target)
迭代执行Session.run(fetches, feed_dict)
Session._extend_graph(graph)
Session.TF_Run(feeds, fetches, targets)
关闭Session
销毁Session
sess = Session(target) |
相应地,C++后端,Session的生命周期主要体现在:
根据target多态创建Session
Session.Create(graph):有且仅有一次
Session.Extend(graph):零次或多次
迭代执行Session.Run(inputs, outputs, targets)
关闭Session.Close
销毁Session对象
// create/load graph ... // local runtime, target is "" // create Session // create graph at initialization. // run step // close |
创建会话
上文介绍了Session创建的详细过程,从Python前端为起点,通过Swig自动生成的Python-C++的包装器为媒介,实现了Python到TensorFlow的C API的调用。
其中,C API是前端系统与后端系统的分水岭。后端C++系统根据前端传递的Session.target,使用SessionFactory多态创建Session(C++)对象。
创建会话
从严格的角色意义上划分,GrpcSession依然扮演了Client的角色。它使用target,通过RPC协议与Master建立通信连接,因此,GrpcSession同时扮演了RPC Client的角色。
Session多态创建
创建/扩展图
随后,Python前端将调用Session.run接口,将构造好的计算图,以GraphDef的形式发送给C++后端。
其中,前端每次调用Session.run接口时,都会试图将新增节点的计算图发送给后端系统,以便后端系统将新增节点的计算图Extend到原来的计算图中。特殊地,在首次调用Session.run时,将发送整个计算图给后端系统。
后端系统首次调用Session.Extend时,转调(或等价)Session.Create;以后,后端系统每次调用Session.Extend时将真正执行Extend的语义,将新增的计算图的节点追加至原来的计算图中。
随后,后端将启动计算图执行的准备工作。
创建/扩展图
迭代运行
接着,Python前端Session.run实现将Feed, Fetch列表准备好,传递给后端系统。后端系统调用Session.Run接口。
后端系统的一次Session.Run执行常常被称为一次Step,Step的执行过程是TensorFlow运行时的核心。
每次Step,计算图将正向计算网络的输出,反向传递梯度,并完成一次训练参数的更新。首先,后端系统根据Feed, Fetch,对计算图(常称为Full Graph)进行剪枝,得到一个最小依赖的计算子图(常称为Client Graph)。
然后,运行时启动设备分配算法,如果节点之间的边横跨设备,则将该边分裂,插入相应的Send与Recv节点,实现跨设备节点的通信机制。
随后,将分裂出来的子图片段(常称为Partition Graph)注册到相应的设备上,并在本地设备上启动子图片段的执行过程。
Run Step
关闭会话
当计算图执行完毕后,需要关闭Session,以便释放后端的系统资源,包括队列,IO等。会话关闭流程较为简单,如下图所示。
关闭会话
销毁会话
最后,会话关闭之后,Python前端系统启动GC,当Session.del被调用后,启动后台C++的Session对象销毁过程。
销毁会话
发表评论